為什麼商業世界是人人都該了解的現實世界?

by 江森

我們從小就開始接受義務教育,學習各種學科的知識。如果說有一種人人都會接觸到,卻很少人明確地教過你的知識,你覺得會是什麼?那就是商業。

我們都知道工作是為了賺錢,為了謀生。而學歷就是求職的門票,要獲得這張門票,就代表你得進入義務教育的體系,跟著大家一起攀爬這座升學的階梯。

好不容易走出校門,踏入職場,你突然會覺得一切都很陌生,規則似乎變了,適用學校的規則放到職場卻行不通。

在學校,老師家長要我們求知,但是心底都有個不言自明的默契,每個人都明白:求知是為了換取未來求職的籌碼。

但是一直到成年,都沒有人清楚明確地告訴我們,商業運作是怎麼一回事,而我們不得不知道,因為這些與謀生息息相關。

今天要分享的這本書《極簡商業課:60天在早餐桌旁讀完商學院,學會10項關鍵商業技能》就是要來告訴你,商業的世界是怎麼一回事。我們該如何理解自己在商業世界中的定位?該如何在求職謀生之路上,混得更好?

有人會覺得這樣談商言商,似乎顯得市儈、現實、充滿了銅臭味。其實不是這樣的,商業運作的核心,也就是我們身處的這個社會的核心,就是人們為了自己的最大利益所組成的合作體系。

商業的形成就是讓人們可以合作,讓謀生的機會更大,更好,講白一點就是賺更多錢。這可以說是人類之所以會是「群體生活」的原因。不然你為什麼要工作?公司為什麼要存在?我們何不隱居山林,自給自足?

只要你生活在這個社會,與他人有交易互動,你就跟商業脫離不了關係。因此,你只要不離群索居,人基本上就是活在商業世界裡。

書中提到,在職場上受歡迎的人才,是所謂的「價值型專業人才」。具備價值型專業人才的特質,走到哪都吃得開,因為這類特質符合人性的偏好,是職場人際互動的底層邏輯。

雖然這本書講的是商業場合,但是書中提到的人格特質,我認為放在公部門中也適用。

《極簡商業課》書中提到許多很有啟發性的觀念,這邊分享四個令我印象深刻的觀念。

首先在心態面上,將自己視為公開市場上的「可獲利的產品」,這個概念應該會讓一些人眉頭一皺,想跳出來說:怎麼可以把人「物化」成商品?這很現實、很勢利之類的。我舉個例子你就知道是怎麼一回事。

請你捫心自問一下,假如有位陌生人,在「非親非故」的前提下,你為什麼會想跟對方接觸,甚至進一步的互動呢?是不是因為對方存在著某種交換價值?不管是你需要對方的專業能力,比如說你生病要找醫生、卡官司要找律師,甚至是可以滿足你的情感需求,比如你去聽的演唱會、你訂閱的Netflix、你課金的手遊等等。

職場上的往來,其實就是陌生人之間的交換與合作。你有專業,你值得信賴,你能提供我想要的東西,雙方就有機會達成交易共識。所以將自己視為公開市場上的「可獲利產品」,想辦法提升這個產品的價值與吸引力,就是讓自己在職場上混得好的關鍵。當你有利用價值時,人家才會想理「非親非故」的你。

第二個要分享的觀念是:「將自己視為英雄而非受害者。」

大文豪列夫・托爾斯泰的代表作《安娜・卡列尼娜》的開場白:「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,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」,每個人在生活上,都有屬於自己的難處與困境。但是價值型專業人才會將自己視為英雄而非受害者,嘗試解決自己面臨的難題。

也許這聽起來充滿濃濃的雞湯味,但是從某方面來說,卻又很符合現實。這個世界是不公平的,職場更是充滿不公平與挫折,你可以選擇躺平,或是扮演受害者,博取一時的同情。

但是你有沒有發現,在追劇或是看電影的時候,受害者都是一些跑龍套的小角色,那是為了鋪墊,讓接下來登場的英雄可以拯救。當然英雄也會碰上困境跟阻礙,被難題折磨,但是他不會被打倒,而是會去嘗試解決問題。

人們不會在意小角色,他們只會記得英雄。

生活之中免不了碰上困境,遇到災難或意外,變成受害者,受到傷害與壓迫。但是書中提到,那是暫時的。如果你的職場之路必須走下去,就要再次嘗試找回英雄心態。

《灌籃高手》中的安西教練說過一句經典名言:「現在放棄的話,比賽就結束了。」英雄不會在比賽結束前放棄。

說到比賽,這剛好跟下一個我要分享的書中概念有關:「將公司當成職業球隊而不是當成家。」

公司會創立一定有某種目的,無論是為了理想或是為了賺錢,不論是哪種,公司要存在,就必須在市場中活下來。公司面對的市場挑戰就像職業球隊面對比賽一樣。

家是休養生息的避風港,但是職場是勝負之爭的賽場。

市場上不會容忍沒有求勝慾望、只吃敗仗的球隊,買票進場的觀眾也不會想觀看那樣的比賽。

球隊存在的目的,就是為了在比賽中有出色的表現並且獲勝。

就算是公部門或非營利組織,也有屬於這個組織的勝負之爭,也就是必須達成的目標。既然如此,身在其中的成員也必須像個職業球隊一樣,攜手合作,共同達成組織的目標,贏下比賽。

而公司的掌舵人或主管,就像球隊教練,他們必須清楚比賽規則,知道該如何得分,知道該如何協助團隊成員在比賽中,表現得更好,並帶領團隊獲勝。

我在前東家有幸遇上幾位真正的教練,他們了解比賽的規則、知道該如何得分、該怎麼幫助團隊成員提升表現。我在他們身上學到很多。雖然後來比賽規則變了,我也離開了前東家,但是我很感謝這些真正的教練,讓我明白在賽場上該保持的態度。

最後一個我要分享的概念是:打造出一個故事,把客戶當成主角,自己則化身為引導者,解決在故事中客戶遇到的問題。

有一個研究是這樣子的:當人拿到一張團體合照時,第一個在照片上找的人是自己。每個人最在乎的人就是自己。每個人在自己的人生故事中,就是主角,主角會希望故事有個美好的結局,但是卻碰上困境。接下來就該價值型專業人才登場了。

價值型專業人才在故事中不是搶當主角,而是成為主角的引導者,發揮專業協助主角跨越困境。

前面提到,當你有利用價值時,人家才會想理「非親非故」的你。客戶會找上門,是因為他知道,你有辦法解決他的問題或是滿足他的需求。客戶只關注自己的故事、在乎自己的問題與福祉,而不是「非親非故」的你。

搶著當主角,只會讓客戶覺得你很礙眼。你必須將客戶放在主角的位置上,提醒客戶,只有他本人才有辦法推動這個故事,而你只是在一旁協助主角完成這個故事,邁向他想要的美好結局,這樣他們才會有興趣跟你搭上線。

其實談商業並不勢利、現實,不談商業才是逃避現實。你我都生活在商業世界中,了解這個世界怎麼運作,會讓你知道該怎麼與這個世界互動。也許人生就是一場又一場的比賽,《極簡商業課》就像一位教練,教你了解比賽規則、如何提升在賽場的表現,鼓勵你保有求勝心。雖然你可能沒辦法每一場比賽都贏,但至少你會知道該怎麼把每一場比賽打好。

You may also like

Leave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