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不一定得經歷波折,才學得會抉擇

by 江森

我蠻喜歡玩遊戲的,最近的遊戲製作水準真是令人驚嘆,尤其是一些3A大作,讓玩遊戲跟看一場電影沒兩樣,甚至超越電影的程度:你化身為遊戲角色,體驗著他們的生命歷程與冒險,但跟看劇不同的地方在於:選擇與作為操之在你。

我老婆也喜歡跟著我一起沈浸在這類遊戲的情節裡,前陣子疫情被關在家的時候,我老婆跟我一起玩了「碧血狂殺2」(Red Dead Redemption)這款動作冒險遊戲,遊戲在講述一群黑幫在拓荒時期的美國西部討生活的故事,玩家經由操作主角亞瑟來經歷他的牛仔人生。

雖然碧血狂殺2是前陣子超熱門的大作,我還是在這稍微介紹下這款遊戲的故事(爆雷注意,後面會提到一點劇情,擔心破壞體驗的朋友可以傳送回上一頁了):亞瑟是個孤兒,自幼被幫派首領德奇撿回來養大,他也因此跟著這群牛仔,在美國西部的險惡江湖中打滾。

差不多到了故事的中期,亞瑟走在城鎮的街道時,突然畫面一黑,我們的主角昏倒了,之後他被一位路人抬去醫生那,醫生診療完後宣布一個震驚的消息,亞瑟得了肺結核,沒想到玩個遊戲也會確診,突然覺得這款遊戲帶入感變高了。

在那個年代肺結核幾乎等於絕症。而故事進行到這裡,首領德奇帶領的幫派開始越走越偏。他們這群亡命之徒為非作歹是迫於生活的無奈,德奇給幫派成員的願景是:撈一筆後就金盆洗手,結束顛沛流離的日子,遠走高飛到一個理想的地方過上平靜的生活。但是德奇在這過程中卻越陷越深,漸漸地背離了他原先所建立的原則。

突然其來的大限宣告,讓亞瑟開始思索他一直以來的所作所為,故事的那一個章節,標題取得直白又揪心——人生分岔路,這不只反映了亞瑟的處境,也在暗示人生的無常,以及不時會面臨的艱難抉擇。

說了這麼多,其實重點不是要介紹遊戲,而是想來推薦一本書——《大人學選擇:成熟大人的獨立思考術》。我們不必像遊戲中的亞瑟一樣,遭逢人生重大變故才幡然醒悟。在平時的日常中若能具備良好的選擇思維,就不必靠「人生的重大衝擊」這種痛苦的方式,迫使你急轉彎。

人生處處是岔路,我們每天都在做選擇,從日常的煩惱三餐要吃什麼、到猶豫就學、就業,選擇無所不在。

我之前在臉書上看到一張圖,圖上有一個圓點代表你,從那一個圓點往右分岔出非常多條路線延伸出去,代表你人生的可能走向,而只有其中一條線是著色的,代表你只能選擇一條路發展,然後那一條路又分岔出更多的路徑,讓整張圖看起來像錯綜複的迷宮。

這張圖給我的想法是:你的人生有無數種可能的走向,但你終究只能選擇一條路線前進。無數種可能看起來令人滿懷希望,但實際的情況是:人生路上的因緣際會以及各種的限制,讓你的生涯充滿著阻礙與不確定。你以為前途似錦的生涯路徑最後亂成一團毛線。而且選項越多代表越容易選擇障礙。

每個人都害怕走錯路,尤其是面臨升學或就業這類的生涯開局,影響人生長遠,我們自然會戒慎恐懼。甚至可能動彈不得,因為眼前的每個選項,看起來龐大又複雜費解,未來的發展又曖昧不明。

我在求學的時候,對於未來是非常茫然的,我相信也沒幾個同學有非常明確的志向啦。當年可能是擔心學生太混吧,師長們在課堂上若是談到關於出社會的話題時,總要恐嚇一番,大概就是「沒進好學校就找不到好工作,沒找到好工作,你的人生就註定淒慘」這種的思路。所以我當時對於生涯規劃一直有個要不得的成見是:走錯一步等於提前踏進墳墓。

其實大部分的生涯抉擇,就算選錯也沒有想像中那麼可怕,只要你不是選擇為非作歹,就算你發覺走錯了路,都還有修正與調整的機會。

而且說實在,你會糾結是因為,大部分的選擇很難分出高下優劣,若是選項的優劣顯而易見,那根本不叫選擇,當然是擇優嘛。

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啟發是:不要想一次就選對。現代社會變化的速度越來越快,根本就沒有「做對一次選擇後,未來從此高枕無憂」這種事。面對選擇比較理想的心態是:嘗試,學習,檢討,修正。

如果你跟我一樣,在升學的過程中沒有找到人生志向,也不具備顯而易見的才華,那就多方嘗試,適度搜集資料後,只要不是鋌而走險作奸犯科,頭就給它洗下去,從中學習與調整。

在這個過程中你會增加閱歷與經驗,你若有在執行檢討與回顧,那你的志向與熱情也會逐漸形成。

有人會認為應該要去追尋自己的熱情,但是最近管理學研究的最新見解是:熱情不是靠找到的,而是嘗試與培養出來的。頭要洗下去,你才會知道該加碼投入,還是認賠殺出、另謀出路。

小時候我們玩遊戲若是卡關了,就會想找攻略本來翻閱。如果人生有攻略本,那就是這本書了。無論你的人生是否卡關,這本《大人學選擇:成熟大人的獨立思考術》是一本很棒的人生指南,幫助你在後續的人生越走越順,越選越好。

You may also like

Leave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