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會鼓勵自己正向思考嗎?你有沒有幻想過,自己的願望實現後,過著理想生活,開心滿足的日子?不是要潑你冷水,但是正向思考可能會妨礙你實現美夢。事實上,很多人沒預料到的是,使用正向思考激勵人心,有可能會造成反效果。因為正向思考這件事不是你在心理「認為的那樣」。
今天要來分享的這本書《正向思考不是你想的那樣:讓你動力滿滿、務實追夢的動機新科學》,將顛覆「你以為」的正向思考。
我很驚訝會有人研究「正向思考」,我在看這本書以前,會覺得說,正向思考就是加油打氣、鼓舞人們努力上進的激勵方法。像是說一些類似:皇天不負苦心人啊、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啦、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啦,這類老掉牙的名言,一直灌你雞湯,讓你覺得正能量滿滿,然後你就會跳起來,為了達成目標而賣力行動。(想到小時候的國文課要背一堆這種名言,現在想起來都會反胃)
真的沒想到會有人用科學研究的角度,來研究正向思考究竟是怎麼一回事?它對一般人如你我有什麼影響?還有大家最關心的,正向思考到底有沒有用?
先說結論,有用,但不是你想的那種用法。
作者Gabriele Oettingen是紐約大學及漢堡大學的心理學家,她發現這年頭大家瘋狂迷戀所謂的正向思考。她觀察到美國上至達官顯要,下至販夫走卒,社會上充斥著一股「正向思考就是人生的終極解答」的氛圍。這種風氣讓所謂的「美國夢」深植在當時的人們心底(我聽說最近當地的躺平、裁員風潮已經徹底擊碎「美國夢」了)。彷彿只要相信自己就能做到任何事、拿到任何你想要的東西。
作者懷疑,社會上鼓勵這樣的想法,是不是有點太過頭了?她想證實心中的疑問,於是開始了一連串的實驗與研究,想搞清楚「正向思考」對人們的作用與影響。
你來猜猜看她的第一個發現是什麼?她研究後的第一個結論是:光只有想像願望成真後的美好未來,只會妨礙人們達成目標。她在研究了減重、男女之間的追求等等項目之後。她發現人在想像了達成目標後的理想情況時,研究對象的血壓會降低。這在生理研究上的意義是:這個人處於鎮靜狀態。在這個狀態下,人的活動力會下降,也就是說,你只是沈浸在白日夢,爽完就沒有然後了。
作者在實驗過後,繼續追蹤實驗對象,想了解實驗對象有沒有為了達成目標,採取相關的行動,如減重、追求異性等等。一如她所預期的,想像過美好未來的人,捲起袖子,採取行動完成目標的情況,比實驗對照組低。正向思考變成了精神安慰劑,讓人們覺得心理舒適,卻無力執行必要的工作。
作者在書中表示:「愉快的夢想未來,會讓我們在心裡覺得願望好像已經獲得滿足,但這其實會消耗元氣,讓我們沒能力下苦工來應付真實生活的挑戰。」
所以正向思考是毒藥嗎?作者後來的研究顯示,不盡然。
她進一步研究正向思考,想了解:除了消減人們的行動鬥志外,正向思考還有沒有其他的作用?後來發現,在一些狀況下,正向思考是良藥而非毒藥,像是罹患嚴重疾病,正在接受治療的患者、面臨司法訴訟,只能聽候判決的被告等等這類狀況。她的結論是,當人們遭遇「自身無法控制或解決」的情況時,正向思考可以幫助人們度過難關,而不至於被難關擊倒。
原來正向幻想的其中一個作用是,幫助人們熬過絕望的時刻。你沒辦法控制生活中的每件事,當你用盡一切辦法還是無力回天時,就需要正向思考來幫你度過這個難關。人們在無能為力時,還能挺過來,不陷入崩潰,依賴的就是正向思考的力量。
所以正向思考就像止痛劑一樣,讓你不會被生活中面臨的苦難給搞死。但是,正向思考難道只有消極作用?對於想積極改善人生、追求目標的人就沒有幫助嗎?嗯~其實還真的有,但是,只有在特定條件下使用正向思考,才會有所幫助。那就是作者的研究結晶,一種叫做「心智對比」的方法。
作者在持續的研究與實驗下發現,當人們在想像美好的未來情況後,若是請他們再想像,達成願望的途中會遇到哪些「困難」。她發現這種「先幻想,再務實」的方法,反而讓一些實驗對象,沒有發生血壓降低的現象,也就是先前提過的,血壓不變代表沒有消減實驗對象的精力。後來的追蹤結果也證實了這一點,實驗對象並沒有幻想完就滿足而停止行動。
這些經歷過「先幻想,再務實」的研究對象,捲起袖子,開始做該做的事,完成目標的比率提升。也就是說:「先幻想,再務實」的做法消除了只做白日夢的副作用。作者稱這個方法叫做「心智對比」。
而且心智對比還有一個效果:幫助人們分辨不切實際的幻想。作者發現:做完心智對比的實驗對象,若是評估眼前的目標,成功機會越大,受測者的血壓就會升的越高,也就是越可能起身採取行動。
相反地,如果評估後發現,設定的目標難以實現,血壓就會降低,也就是越不會採取行動。所以說,心智對比這個方法可以幫助你評估:你究竟是在做白日夢,還是在務實追夢。
最後作者根據「心智對比」,發展了一套叫做Woop的工具:
W就是wish願望,寫下你要達成的目標,比如減重、工作目標、進修學習技能等等。
O就是outcome 結果,寫下你達成願望後會帶來什麼好處。例如學會新技能後會得到一份理想的工作、減重後體態會更好看、進修之後會加薪等等。
O第二個O是obstacle 障礙,寫下達成目標的過程中會遇到的具體困難,比如工作太忙沒有時間進修、嘴饞吃零食妨礙減重、等等
P是plan計畫,寫下要達成目標的步驟,步驟越具體明確越好,利用「若…則…」、「如果…就…」情境句型來規劃。舉個例子:「若是我一回到家,我就馬上做10下伏地挺身」、「如果我坐上沙發,我就練習五個英文句型」、「若打開電腦,我則先進行10分鐘的線上課程」、「若是我到咖啡店,我則聯絡五個客戶」等等。
上述的四個步驟看起來很簡單,也許會讓人覺得懷疑:運用這種簡單的步驟會有效果嗎?
作者跟德國的一間醫療保險公司合作,來實驗woop這個工具的效果,發現運用woop工具的實驗受試對象,採取行動的比率達兩倍,最驚人的是,作者在兩年後追蹤這一批受試者,發現效果仍然在持續。
為什麼這個簡單的步驟會有這麼大的成效呢?作者在書中提到:Woop就像導盲犬,因為我們就像盲人。我們每天汲汲營營過日子,卻完全不了解自己是誰,我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以及妨礙我們的又是什麼。
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願望跟夢想,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辦法實現它。正向思考讓我們看見黑暗中的一束光,但只是盯著光瞧,毫無意義,我們需要起身行動,設法前往光亮的所在。
正向思考或許不是你想的那樣,但在本書中提供了我們一套證實有效的方法。這些方法雖然不是有求必應的神燈,但是它能幫助你釐清心底的願望,以及達成願望可行性,並且促使你展開行動,務實追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