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陣子發生台中捷運隨機砍人事件,所幸沒有釀成重大傷亡,也慶幸出現一位見義勇為的勇者,及時制止才沒有讓危害進一步擴大。
我們都不希望發生這類令人害怕、憤怒與遺憾的事。發生這起事件讓我想來聊聊防身術,分享我在戰術執法機關任職時的經驗,以及對防身術的一些看法。
學習防身術不是要你成為功夫大師。
街頭衝突不是運動競賽,你不是在擂台上證明自己的身手,也不會有獎金跟獎牌。
對於一個素人,也就是「並非」軍警消等,必須時刻與危險、衝突為伍的人來說,防身術最主要目的,是幫助你「爭取空檔,脫離危險情境」的技術。
換句話說,當遭遇街頭衝突時,身為路人的你,最該考慮的選項,就是盡可能遠離正在發生危險的現場,並通報專責人員,打110或119。
只有在當你難以脫身時,下一步才考慮正面對決眼前的危害,就像台中捷運的那種狀況。
我想你學習防身術的最主要目的,是為了保護自己與心愛的家人,甚至就像台中捷運的那位勇者,是想阻止暴力侵害自己,以及身旁的善良公民。
所以著眼於協助自己與身邊的人,從衝突的危險中全身而退,才是學習防身術的主要目的。
因此對於發生在街頭的衝突情境,我們要了解一個基本前提是:衝突暗藏著高風險。對於不過是路人的你來說,高風險的意思是:有可能帶來毀滅性的後果。
所以最好先建立面對衝突情境的以下認知:
- 你不知道對方的來頭
發生衝突時,你多半不會知道,你面對的對象是什麼背景。就算是你認識的人,你也不會知道對方是不是有備而來,身上是否攜帶危險物品。
未知即風險,這是我在戰術執法的培訓中,首要被要求養成的觀念。我在訓練基地所學的全部技術,都是為了想辦法應付充滿著「未知」的執法現場。
未知代表著現場存有不在執法人員控制之下的情境。
從養成培訓開始,我們時刻被提醒著,建立好一項基本的預期心理:即便你目光所及的現場只有一個人,但實際上,在現場其他你沒看到的地方,藏著更多圖謀不軌的同夥在伺機而動。
所以對於執法人員來說,要盡可能地排除現場的未知;但是對於街頭的一般民眾來說,要盡可能地遠離暗藏未知的現場。
2. 你沒辦法控制現場的狀況
街頭的衝突情境,有可能會被現場的環境影響而進一步加劇風險。舉例來說,在一個車水馬龍的街道上,你與人發生推擠拉扯,萬一被推撞到車道上,一輛大卡車迎面而來……
或另一個情況是,你們在糾纏的過程,對方順手抄起身旁的尖銳物朝你襲來……
以上雖然是假想情境,但在真實的現場,狀況有可能往你不樂意的方向發展,因為這不是你有辦法控制的情境。
我們都知道,讓小朋友在遊樂場跑跳遊玩時,看顧的大人會盡可能把環境中的尖銳物排除掉,就是為了保護小朋友的安全,將環境可能造成的危害風險降低。
然而在衝突爆發的街頭,可不會像小朋友嬉戲的遊樂場,有人事先安全把關。
3. 你的生理極限
我在戰術執法機關的時後,每年都必須鑑測拳技,也就是與歹徒近身搏鬥的技術。
而奪刀奪槍術更是每年測驗的重點。
但是有些教官、與我們大部分的隊員都被一個問題困擾:當一項技術成為檢測項目時,關注的重點辯開始從技術的實用面,轉移到形式上的套路。
套路化使得技術的初衷開始變調。
這導致鑑測走樣,淪為佔用大把訓練時間的過場走秀。
而其中的奪槍奪刀術因為吸睛的緣故,讓許多人陷入一種迷思,過度放大這項技術的可靠性。
這種迷思可能會帶來一些風險。
無論任何技術都有它的適用情境與侷限。
尤其像防身術這類,人與人之間對抗的技術,不能忽視「人體的生理極限」。
我仍記得一位教官曾強調:「如果可以,絕對要避免現場情況演變成必須空手奪白刃、奪槍的情況。能夠利用優勢條件,例如人數上的優勢、裝備上的優勢去處理是最理想的。」
在衝突的情境中,所有動作的發生只在眨眼之間,人的動作與神經反應無論再怎麼訓練,仍存在著「生理上的天花板」。
國外關於執法人員的研究,有個知名的21英尺法則,為的是想了解員警遭遇歹徒襲擊時,多少的距離才足夠員警反應。
實驗中顯示,在距離大約21英尺時,員警才有足夠的時間拔槍並完全地制止持刀來襲的歹徒。
我看過一些人在爭論研究的距離多少才準確云云,但無論如何一個不變的大原則是:距離越遠,反應的時間就越多。
正確的訓練,無庸置疑可以改善人在急迫狀況下的動作反應,只不過這個「改善」並不是無上限的,我們仍須正視人體先天存在的生理極限,這個生物學上的事實。
再者訓練一定都是在特定的情境下點到為止,但是真實持有武器的人,他的動作軌跡以及下一步的行動不只難以預料,對方完全有可能下狠手。
盲拳打死老師傅這句話可不是瞎說的。
奪刀奪槍術說穿了,就是在猜測可能性高的範圍內,訓練動作應對的技術。
生理極限加上難以預測,這就是奪刀奪槍術的真相。
無論從生物學或物理學的角度來看,都存在現階段難以克服的現實。
但你能因此斷定這些技術沒有價值嗎?
我認識的一位教官曾說過:「技術就像工具,工具箱裡的工具沒有在嫌多的。因為你當遇到的時候你就會慶幸,幸好工具箱裡還有足夠的工具可以用。」
結語
風險並不可怕,可怕的是你在一無所知的情況下面臨風險。
清楚明白身為人的生理極限、技術的侷限,就不會對防身術產生不切實際的期待。
沒有人希望遭遇危險,但是危險有可能自己找上門來。
技術的初衷,一定是為了解決某些問題,但無論再怎麼樣酷炫的技術,如果會造成風險升級,那就不會是個好選擇。
本站成立的宗旨是想分享自我提升的方法與技術,人只有在保全自己的前提下,談自我提升與積累才有意義。
防身術也是一項相當值得的投資與自我提升,但若只著眼於表面上的拳腳招式,那恐怕是搞錯了什麼。